歐派、索菲亞等3家營收212億 定制3大梯隊初見雛形
展望未來,在國內房地產銷售增速持續下滑背景下,市場擔憂作為附屬行業的定制家具恐難幸免。
但目前看,定制家具的幾個邏輯依然沒變。
首先是行業滲透率,2017年定制家具行業滲透率低于30%,與歐美日韓等國家比仍有較大差距;其次是集中度,營收口徑算CR7是22%,而銷量口徑算CR7更是低至7%。
從企業角度看,產品品類從成熟的櫥柜和衣柜逐步向木門、浴室等領域延伸,成長空間也在不斷拓寬。
歐派成“雙料冠軍”
2017年8家定制家具上市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84億元,同比34.6%,增速較2016年提升3.1個百分點;累計實現凈利潤35.22億元,同比增長38.06%。
整體而言,在房地產承壓背景下,行業營收和利潤端均能維持30%以上的增速已屬不易。
從個股角度看,按營收規模劃分,定制家具各梯隊層次依舊分明。
†集團(50億以上營收規模)中的歐派家居、索菲亞和尚品宅配龍頭效應明顯,三者營收高達212億元。
其中歐派是出貨♥多同時賺錢也是♥多的企業,2017年實現收入97億元,實現凈利潤13億元,更喜人的是,其含稅營業額已經突破百億元,是業內首家破百億的企業。
索菲亞雖然排名第二,但規模與歐派差距正在拉大,期內分別錄得收入和凈利潤僅為61億元和9億元。
尚品宅配緊隨其后,以53億元的營收和3.8億元的凈利潤規模位居行業第三位。
三者業務各具特色,歐派綜合性較強,品牌有定位高端(單店收入高達450萬元),櫥柜和衣柜業務齊頭并進,未來有成為大藍籌的潛質。
索菲亞以衣柜業務見長,櫥柜業務經過4年培育,也漸入佳境,只是去年提價戰略失誤,導致業務增速放緩,但9月后通過促銷以及低價引流,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回升。
第二集團(10億-50億元規模)中志邦股份、好萊客和金牌櫥柜2017年營收排名位置不變,期內實現營收依次為21.5億元、18.6億元和14.4億元,增速分別為37.4%,30%和31.1%,其中志邦股份的營收增速是8家公司中♥高的。
但如果看凈利潤的話,志邦只有2.34億元,金牌櫥柜1.66億元,而好萊客3.48億元,絕對規模方面好萊客排名首位,主要原因在于志邦和金牌這兩年積極向衣柜領域進發,影響了毛利率和期間費用。
志邦股份2017年毛利率和期間費用率分別為34.9%和21.56%,比好萊客分別低了3.4%和高了4.7%,金牌櫥柜主要是期間費用較高,比好萊客高近10個百分點。
與志邦一樣,金牌旗下的衣柜業務也已走上正軌,17年桔家衣柜達到120家。
第三集團(10億以下)目前只有皮阿諾和我樂家居,前者2017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8.26億元和1.03億元,后者則為9.15億元和8377萬元。
行業高景氣度將延續
自2016年4月以來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增速持續下滑,房地產承壓背景下,市場認為定制家具企業未來成長性可能受損。但我看來,目前行業的成長邏輯并沒有改變。
首先,滲透率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。
歐美日韓等家具制造成熟的國家,其成品家具與定制家具的比例為3:7。而2017年底國內家具行業內產品結構卻與之相反,成品家具占70%以上的市場份額,定制家具占比不足30%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17年國內家具制造企業主營收入規模達到9056億元,同比增長10%,即便不考慮每年整個家具行業的增速,國內定制家具市場理論空間至少也在6300億元以上,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。
其次,龍頭集中度偏低。
根據歐派年報中披露的數據,2017年行業排名前七位的企業的市占率只有22.1%,如果按照銷量口徑計算,市占率更低,只有7%。
再者,產品品類拓寬。
定制家具企業剛起步時,都是聚焦在特定業務或單一產品,隨后逐步拓展至其他細分領域,比如歐派一開始做的是櫥柜業務,索菲亞則專注衣柜業務,包括金牌櫥柜、志邦股份等第二階梯的企業也都一貫如此。
目前整個定制家具處于跑馬圈地階段,各個細分領域都在做大蛋糕,有資本實力、有品牌的企業就能分得一杯羹。
但有一點需要注意,櫥柜市場目前開始進入成熟期,競爭將會加劇,而且櫥柜定制涉及“金木水火土”等五個細分領域,比衣柜要復雜很多,技術上也不是同個流水線的。
因此,選股上我更傾向于†大業務為櫥柜的企業。